“汗疱疹到底是什么”“每年夏天都发作,像定时炸弹一样”……入夏以来随着气温攀升,不少市民发现手指、手掌边缘冒出成片的小水疱,并伴随瘙痒、脱皮等症状。
为什么一天热手上就长小水疱?“夏天出现的手部小水疱多数是汗疱疹。”5月11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邓列华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种针尖大小、透明状的水疱学名为“汗疱疹”,属于湿疹的特殊类型,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密切相关。近期每周接诊的汗疱疹患者约20-30例,占皮肤科门诊的5%。“汗腺导管在湿热刺激下可能发生异常收缩,导致汗液滞留形成水疱。”虽然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多与遗传因素、情绪波动、紫外线照射及手足多汗等因素有关。
“近期汗疱疹患者有所增多,目前门诊中每天至少有2到3例汗疱疹患者,周末时病例数可能上升至5到6例或更多。”5月11日,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姜希向记者解释,中医理论中“湿邪困脾”的说法与此病存在关联,分为脾湿为主和血虚风燥两种类型,夏季的主要与脾湿有关。
不少患者将汗疱疹误认为手癣,自行使用抗真菌药膏却不见效。对此邓列华教授表示,两者虽然都会在手上形成水疱,但性质不同。汗疱疹是免疫异常引起的,不会通过接触传染;而手癣则是一种真菌感染,具有一定传染性。此外,手癣引起的皮损边界往往比较清晰,且常伴有脱屑现象。
邓列华教授表示可通过三点鉴别:一是部位差异,汗疱疹好发于手指侧面和掌心,手癣多在虎口、指缝;二是皮损特征,汗疱疹水疱较深、壁厚、痒感明显,手癣水疱较浅、易破溃脱屑;三是伴随症状,汗疱疹以瘙痒为主,手癣可能伴随脱屑、糜烂及渗液。
轻症汗疱疹患者甚至无需特殊干预,随着季节变化症状也会自然好转,“但切记不要撕扯蜕皮,这相当于破坏皮肤屏障。”邓列华教授说,如果怀疑是手癣,则需要进行真菌检查以确诊,并根据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中重度患者则需药物干预,姜希介绍中西医结合方案,西医常用糖皮质激素短期控制炎症,配合抗组胺药止痒;中医则采用健脾祛湿方剂,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洗可用马齿苋、黄柏煎剂。他特别提醒,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随着气温日渐升高,邓列华、姜希教授均提醒汗疱疹患者避免过度依赖民间偏方,若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或影响生活,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切勿自行买药涂抹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姜希强调,在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及冷藏水果,因其易损伤脾胃功能,导致体内湿气积聚,进而加重汗疱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