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365 - 您身边的健康咨询专家。

农村自榨油含致癌物,真的不安全吗?对比超市精制油,哪个更好?

   2025-06-11 邹医生16

近年来,关于农村自榨油与超市精制油的安全性争议不断。有人坚持认为自榨油"纯天然无添加",也有人担忧其可能存在致癌风险。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两种油的差异,帮助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

一、自榨油:传统工艺背后的健康隐患

原料污染风险

自榨油多采用农户自种原料,若储存不当(如花生受潮、玉米霉变),极易滋生黄曲霉毒素。这种强致癌物在潮湿环境下极易产生,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仅需1毫克即可致癌。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20倍的案例,长期摄入可能引发肝癌、肝硬化等疾病。

加工环境缺陷

农村小作坊设备简陋,缺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序,无法有效去除杂质、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更严重的是,榨油机长期未清洁的油渣残留可能滋生霉菌,形成二次污染。

储存条件堪忧

自榨油通常采用塑料桶或陶罐储存,若未密封避光,油脂易氧化酸败,产生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质。这类物质会破坏细胞膜,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二、超市精制油:工业化生产的安全保障

严格原料管控

正规企业采购的原料需通过色选机剔除霉变颗粒,并建立可追溯体系。例如,某大型油企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确保原料安全。

多重精炼工艺

物理压榨与化学浸出相结合,通过脱胶(去除磷脂)、脱酸(中和游离脂肪酸)、脱色(吸附色素)、脱臭(高温蒸馏)等工序,可去除90%以上杂质。部分高端产品还会进行冬化处理,提升低温稳定性。

全程质量监控

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需经过20余道检测,包括酸价、过氧化值、苯并[a]芘等指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食用油抽检合格率达99.3%,远高于自榨油。

三、自榨油VS精制油: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 自榨油 超市精制油

黄曲霉毒素风险 高(原料易霉变,缺乏检测) 低(原料严格筛选,工艺去除)

杂质含量 高(未精炼,含游离脂肪酸等) 低(精炼后杂质<0.1%)

氧化稳定性 差(未脱臭,易酸败) 优(抗氧化剂添加,保质期长)

营养保留 部分保留(如维生素E) 部分流失(高温精炼)

法规监管 缺乏(多属无证经营) 严格(需SC认证,定期抽检)

四、如何科学选择食用油?

优先选择正规渠道

购买带有SC认证标志的精制油,避免购买散装或"现榨现卖"的油品。

关注工艺与成分

冷榨油保留更多营养,但需注意氧化稳定性;浸出油出油率高,但需确认溶剂残留符合国标(≤50mg/kg)。

合理储存与使用

无论何种油,均需密封避光保存,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避免高温煎炸,推荐使用烟点较高的油(如精炼花生油烟点232℃)。

适度搭配摄入

建议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油,如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橄榄油(单不饱和脂肪酸)等,以满足营养均衡需求。

自榨油虽承载着传统饮食文化,但在工业化时代,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纯天然"标签,优先选择通过现代工艺保障安全的精制油。同时,监管部门需加强对农村榨油作坊的规范引导,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传统美食焕发健康新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健康生活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生活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